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说未来 | 中交未来城——创新城市群落视角下新城发展实践

-

10月底的第一期世邦魏理仕的专家分析了科创廊道下的科创平台营造思路,第二期我们请到了同济规划院的专家陆天赞,分析在创新城市群落下,中交未来城融入、开放、联动、文化多元的群落建设思路。

-


本期专家:陆天赞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所长 博士 高级规划师,中国城科会大数据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


未来,决定国家竞争力的是创新的全球城市区域(Creative Global Regions),是一个由全球科技创新城市引领的,众多创新中心地所集聚生成的,具有内在生态体系的创新城市群落。其中的内在生态体系,就是创新活动及其各创新要素的流动组织和交互耦合关系,城市与城市之间通过创新要素和创新活动。



规律一:深度融入上海全球性创新中心地,打造长三角科创远端响应基地。

创新中心地在创新城市群落的发展中具有基因性作用,上海、杭州等城市是决定长三角创新城市群落发展的关键因素。奉化应围绕中心地的核心圈层,作为中心地的辐射圈层,突出核心在创新人才、创新环境、创新成果等要素的直接辐射和共享,实现跨越发展。


规律二:关联开放,以奉化之优,反哺长三角。

群落内部城市之间存在极强的互补性。外围地区可以通过自身的优势资源实现对创新中心地的反哺功能,实现整个群落的整体能级的提升。宁波奉化具有优越的山水田园资源、历史人文资源,这些环境基因和核心城市的创新优势资源等优势黏在一起,大都市可以从周边的群落汲取能量改善内部的脆弱性,增强韧性。


规律三:创新长三角需要智慧交互,奉化需以创新长板,参与全球创新

不同层级的中心地需要在创新内容、等级层次、创新辐射等级等方面增强多方式的技术创新合作,增强近域合作、跨区域合作、多节点联系尤其是企业和人才的流动。同时,强化全球参与和引领能力的培育。次层级的创新区域可以通过具有全球影响的创新要素,需要积极融入全球网络并在局部逐渐占据全球引领的位置,而奉化的创新长板,就来自本地区的创新人群、创新企业的集聚与交流。


1

东京湾区

90年代东京都产业向近郊30公里圈层的新宿、涩谷等7个副都心逐步拓展,同时科研、高校开始向东京湾集聚。2000年以后以轨道交通为带动,东京逐步形成了“东京都科创集核+沿东京湾科创湾+TOD带动的科创走廊”的创新空间结构。科创集核周边以特色产业、新型创新产业、服务业功能为主,科创湾以制造业、科研、高校为主,TOD带动的科创走廊以产城融合的新城为主。


东京湾区的产业布局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

粤港澳大湾区

大湾区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建设五大科学城、新增科技城等系列科研为主的创新科技研发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产业呈现出围绕广深,环湾区、沿高速高铁轻轨走廊分布的规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提高必然提高珠海的能级,形成以广州、深圳、珠海三城为科创集核、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和众多科学城、创新科技研发中心为依托的创新空间结构。科学城分为三个能级,第一能级分布在大都市周边,如广州科学城、南沙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第二能级的科学城分布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城之间,如东莞的松山湖科学城、翠亨科学城等;第三能级科学城分为两类,研发类与服务类聚集在大都市周边,制造类分布在环湾区、沿高速高铁轻轨走廊圈层带上。



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布局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

长三角创新湾区

从“沪-杭-宁” “沪-杭-甬”的近域合作联盟,未来长三角的创新格局正在从现在的“沪-杭-宁”的“创新大三角 “沪-杭-甬-宁”的三角创新菱形”为骨架的创新网络演化转变。随着杭州湾大湾区的建设,《浙江省大湾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明确提出构建“沪-杭-甬”2个三角形(高速高铁双回路),实现三城1小时交通圈,实现科技创新资源、产业、交通、人才、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宁波的区域地位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宁波正在从以前强调“杭甬一体化”转向“沪-杭-甬”三城一体的近域合作联盟上海、杭州、宁波自2016年陆续提出G60科创大走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和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的建设,未来将成为“沪-杭-甬”创新空间的主要支撑平台。


长三角创新企业联系度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宁波以其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在“沪-杭-甬” 近域合作联盟中应以智造创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特色。宁波2049中明确提出:应与上海协同智造创新等生产服务功能,支持长三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2018年年底,奉化发布“宁波奉化3号科创大走廊发展规划”,开始创建“3号青创大走廊”,旨在加强宁波创新格局纵深,宁波的创新空间正从围绕甬江“一字向海转变为“T型创新走廊”,引领宁波南部发展增长极。


“沪杭甬创新大三角”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沪杭甬三个1小时交通圈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长三角G60科创大走廊



2016年由松江发起,连接沪苏浙9个城市,集聚了1682家头部企业和重点科研院校,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重要平台。目标打造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走廊。以产业联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科创产业园和科创中心为主要承载平台。打造科技驱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示范基地。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





2016年金港科技城、未来科技城、杭州云城、青山湖科技城,是浙江在“十三五”期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目标建设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创新策源地。初步形成了高能级科创平台集群化: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西湖实验室、湖畔实验室4家浙江省实验室,初步形成新型实验室体系;引进西湖大学、中法航空大学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打造梦想小镇、人工智能小镇、云谷小镇、微纳智造小镇等企业科创平台

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





2019年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正式挂牌,打造长三角重要科创策源地,是 GDP万亿的宁波全市的创新要素自上而下“顶层设计”,形成若干2-5平方公里集科创特色产业公共建设配套、人居空间环境于一体的特色园区和1平方公里规模的创新功能单元


宁波创新格局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号青创大走廊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一从区域格局来讲,应借力群落创新的湾区经验,中交未来城会参与到“沪-杭-甬”的近域合作联盟中来,打造长三角科创远端响应基地。二从宁波的创新格局来讲,中交未来城主动承担宁波“T型创新走廊”上重要一极的责任。三从产业特色来讲,中交未来城将以制造创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特色。综上交未来城的定位为长三角科创远端响应基地、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的重要一极



吴志强在《作为国家新区的地方基因延续探讨》一文中提出,“地方基因是城市文化活的灵魂,它不是物质实体,而是一串记录城市文明的信息,外化到城市空间里则反映出城市特色和城市性格特质。”


奉化在秦汉时属鄞县,晋至隋先后属句章县、鄮县。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析鄮县置奉化县。奉化有“千年雪窦、佛教名山、蒋氏故里”之称,在这里,国文化、佛教文化、红帮文化、诗歌文化以及时代的企业家精神的人文基因和山水林田村的自然基因共同构成了中交未来城的地方基因。


01

山水自然基因的尊重与回应——

保护水网格局,沿县江发展


泰晤士河、上海黄浦江滨江等成功案例表明,拥河发展对城市文化的传承、城市特色和品质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泰晤士河通过滨河植入文化艺术(博物馆、书店、艺术馆)、金融创新(花园总部、特色办公)、休闲生活(购物中心、咖啡馆)等功能,打造文化艺术和科技创新之河。上海黄浦江滨江通过两岸串联贯通、文化设施植入、绿带网络织补,成为上海的“城市新客厅”“文化新名片”和创新的策源地。


“一核三江,湖山环绕”是宁波的主要特征,中交未来城属于三江文化圈,三江是指甬江、余姚江、奉化江构成横“Y”型三江水系,县江是奉化江的支流,是甬江的上源之一,也是中交未来城与宁波、奉化主城联系的交通、文化、活力大通廊。


近年来宁波甬江沿岸集中布局科创、文化、娱乐、商业等活力空间,已成为宁波新的创新空间发生地。中交未来城沿县江发展、沿县江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尽可能的保护自然水网生态,是对甬江创新走廊的延续和对自然山水基因的延续。


中交未来城的山水自然本底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02

历史人文脉络的保护与反哺——

保护城乡格局,弹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林村是未来城文化传依托。奉化是民国文化、红帮文化的发祥地,“红帮裁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创中国西服制作的“四功九势十六字”技艺,开创并引领中国西装文化和海派旗袍文化。中交未来城详细判别范围内的村落情况,应留尽留,依托传统村落,传承传统文化,展现文化自信,实现城乡融合。保护城乡格局,将周边田园、村落、山水、产业等资源进行通盘考虑,城市景观田园风光、文化产业共生、共享、共融。




01

融入城市,构建沿县江发展的城市框架。


总体产业向西布局,城市向北布局,沿县江形成融合城乡、汇通文化,可生长、有弹性的结构体系。一是创新创智中脊,沿县江聚集创智创新产业功能,建设高品质空间和高标准公服设施,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和生活成本竞争优势,引导创新人才与创新活动的集聚。二是青山绿道网。保护山水交融的生态本底,增绿增蓝,串联城乡。形成水绿交融的健康滨江,让城市之美宜游宜憩、可感可触。三是文化魅力水岸。沿江植入文化设施与文化空间,塑造品牌形象,形成传承创新、宜人多元、田园小镇、活力都市共融的文化滨江。


空间发展思路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沿县江发展空间结构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中交未来城效果图

(图片来源:中交城市投资(宁波)有限公司)


02

面向理想,标定未来城市形态。


以生态集约、组团式、小街区、低密度、高品质配套的城市空间满足优质科企、高端人才的需求,凝炼“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城市理想。


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与公共空间


街道尺度的调整


03

多元混合,塑造产城融合、产业兴城示范。


把宜居宜业放在首位,强调街区的功能融合。增加新型产业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配比县江以东融合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治理“九大场景”打造TOD未来社区。县江以西完善产业园服务配套,提升产业能级,构建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圈。


中交未来城琎琳站效果图

(来源:中交城市投资(宁波)有限公司)


中交·壹里科创云廊效果图

(来源:中交城市投资(宁波)有限公司)


04

交互联动,构建“一核一带,一环,七区”的空间结构。


交互联动,构建“一核一带,一环,七区”的空间结构。围绕中央活力区,打造县江城市魅力带,串联七个片区,包括两个正在实施的片区——智慧岛产业社区琎琳站TOD未来社区个正在谋划启动的片区——金融岛片区、健康绿洲通过城乡融合,产-村-景一体化融合串联各片区。


中交未来城空间结构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两实施


01

智慧岛产业社区,占地面积约100公顷,位于鄞奉城际琎琳站西侧,临近奉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定位为中交未来城的科创文化中心,涵盖科研孵化、文化交流、商务服务等功能是区域形象地标和产业升级的平台



智慧岛产业社区效果图

(来源:中交城市投资(宁波)有限公司)



02

“远亲不如琎琳”,琎琳站TOD未来社区占地面积约100公顷,位于鄞奉城际琎琳站周边,定位为中交未来城的青年集聚花园,由中交城投按照浙江省未来社区理念统一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琎琳未来社区围绕社区全生活链服务需求,全面植入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能源、物业和治理九大场景。规划依托TOD构建集绿色低碳、智慧互联、设施共享、功能复合的生态化、人本化、数字化未来社区,形成宁奉的活力“纽带”、创享“森林”、人才聚结“门户”。



琎琳站TOD未来社区效果图

(来源:中交城市投资(宁波)有限公司)


两启动


01

金融岛片区占地面积约140公顷,位于鄞奉城际琎琳站西北侧,定位为中交未来城的宁波南部金融科创服务后台,集产业研发、商务办公、高端配套、生态休闲为一体的核心区域分为岛尖和科创后街:金融岛尖——服务外包后台、技术服务中台总部楼宇;科创后街——科创社区、高端配套、政务数据服务、培训康体等。


中交未来城效果图

(来源:中交城市投资(宁波)有限公司)



02

健康绿洲占地面积约300公顷,位于鄞奉城际方桥站周边,定位为宁波南部的国际健康城。围绕第一医院打造研、学、诊、疗、养、服、游医疗健康产业链,包括专类医疗、生态康养、医疗教育、健康服务等。


健康绿洲空间结构与项目布局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同时,在两实施、两启动的基础上,将未来城纳入更广袤的生态田园进行通盘考虑,城市景观与周边田园充分对接,使城市坐落在田园内,公园中。以红帮文化为抓手,依托汇诚路、东环路重点村庄,立足奉化,对接国际,传统文化复兴与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实现 “城乡融合”-村-景的一体化示范。

生态绿环照片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红帮文化复兴思路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教育|一生的话题!这次!我们不一样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